什么是海綿城市建設_雨水收集系統生產廠家
建設海綿城市,首先要扭轉觀念。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滲水磚、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既避免了洪澇,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一、
【技術應用】:什么是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查看詳情]
二、
【雨水處理】:海綿城市建設之雨水收集利用
主要內容:
我們知道海綿城市是基于雨水綜合利用的理論與技術,旨在通過人工手段恢復城市生態水循環系統,以期解決城市水資源緊缺引發的畸旱畸澇問題,還可以達到美化城市、改善市民生活環境的效果。 在海綿城市中,雨水可通過透水性地面下滲、綠地滯滀等途徑補充地下水、城市、湖泊等。除此之外,大量的雨水通過雨水收集裝置、棄流裝置、過濾裝置、傳輸通道以及儲存裝置被回收,那么,這些被回收的雨水究竟可用于哪些地方呢?[查看詳情]
三、
【技術應用】:海綿城市建設中地面和地下秘密
2016.2.21新聞聯播報道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第二十條:推進海綿。充分利用自然山體、河湖濕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空間,建設海綿城市,提升水源涵養能力,緩解雨洪內澇壓力,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單位、社區和居民家庭安裝雨水收集裝置。大幅度減少城市硬覆蓋地面,推廣透水建材鋪裝,大力建設雨水花園、儲水池塘、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等雨水滯留設施,讓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不斷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積、滲透比例。[查看詳情]
四、
【建設規范】:海綿城市建設規范
主要內容:
城市建筑與小區、道路、綠地與廣場、水系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建設項目,應以相關職能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作為責任主體,落實有關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的設計。城市規劃建設相關部門應在城市規劃、施工圖設計審查、建設項目施工、監理、竣工驗收備案等管理環節,加強對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建設情況的審查。適宜作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載體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應在園林、道路交通、排水、建筑等各專業設計方案中明確體現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的設計內容,落實低影響開發控制目標。[查看詳情]